误区一:鱼刺卡喉用米饭塞下去
真相:吞入大口未咀嚼的米饭、番薯,可能会将鱼刺弄得更深;另外,这些较大的食物也会压迫气管,导致咳嗽、呼吸困难、喘鸣甚至窒息。
正确做法
最安全的方式是立即就医,让医生使用特殊设备取出鱼刺。
误区二:烫伤涂牙膏、酱油
真相:膏状物体会把热量聚集在皮肤上,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胡乱涂抹还会让医生难以判断烫伤的严重程度
正确做法
立即将伤口放到凉水(不是冰水)下冲20-30分钟,再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伤口
不要将冰块放在伤口处,也不要摩擦烫伤部位,这些方法会加重伤口严重性
如果烫伤程度较为严重:出现水疱,或者皮肤发白、发焦;面积较大,露出更深的皮肤组织;烫到脸部、手、脚、关节或生殖器等部位;伤口经处理后,发红、疼痛、肿胀的情况持续好几个小,甚至流出分泌物,散发异味等需要立刻送医
误区三:流鼻血保持仰头姿势
真相:这样会让宝宝吞咽血液并可能引起窒息
正确做法
保持宝宝身体直立,头微微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鼻子下半部柔软的地方),保持10分钟
如果止不住血,继续重复上述按压动作
如果再次按压依然没有止住,立即将宝宝送到附近医院的急诊室
误区四:从高处摔落立刻抱起孩子
真相:在受伤不明情况下,盲目移动可能会导致伤势加剧
正确做法
保持冷静,先观察宝宝的反应和状态
宝宝有意识并能自己起身,在接下来的24-48小时里进行严密观察,看是否会出现呕吐、持续头痛、斜视、失去平衡感、格外嗜睡、呼吸不正常等症状,出现上述情况立刻就医
如果宝宝意识丧失,立即拨打120,并且不要挪动他,万一呼吸停止,马上给孩子做心肺复苏术。
误区五:发烧捂出汗就好
真相: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没有发育成熟,“捂汗”会使体温骤升,出现高热惊厥
正确做法
让宝宝穿盖更轻薄,便于散发身体热量
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浴等只能加速散热,并没有退烧效果
禁止用酒精擦澡来退烧
体温超过了39.0℃且孩子不舒服时可以用退烧药,目前可用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布洛芬(美林)
以下症状要立即就医: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烧,精神萎靡不振,持续高烧不退,有脱水现象等
误区六:溺水后倒挂孩子
真相:将溺水的宝宝倒立控水只会延误抢救时机
正确做法
让宝宝仰卧,迅速检查能不能自主呼吸
如果发现宝宝没有了呼吸,要立刻做心肺复苏术(CPR),正确顺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让他们帮忙打120。如果没有,那就等做完2分钟的心肺复苏术后再打电话,CPR一直要做到宝宝恢复呼吸、意识或救援人员出现
任何经历过溺水的宝宝都应接受全面的检查,就算他当时看起来状况很好也一样
误区七:被动物轻微咬伤时自主处理不去医院
真相:猫、狗等动物在无缘无故攻击人的情况下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不管伤口多小,一定要咨询医生
正确做法
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时间在15分钟左右
无论伤口大小如何,带宝宝去医院,详细描述被咬伤过程以及咬人动物的特征。让医生来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疫苗或进行其他处理
误区八:忽视生活中的触电隐患
真相:在家中不要麻痹大意,许多危险就隐藏在看起来安全的地方
正确做法
经常检查家中电器是否正常运行、是否会有漏电风险
家中的电源插孔中插上保护套,使用完后不要忘记插回去
如果已经发生触电,立即将宝宝与电源分开(不要徒手操作、要使用不导电的材料辅助)并拨打120。若宝宝失去意识,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急救
遭受到明显电击的宝宝,即使意识清晰,家长也需要带他去看医生
糕妈说
我们常说老人的某些育儿办法是“偏方”、不科学。那是因为受到年代、教育程度等因素以及几十年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或许没有办法特别正确地处理。
老人带娃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也要多一些理解。把这些科学的方法告诉他们,告诉孩子身边的照料人。平时多积累一些应急方法,带娃才会更从容。
( ^_^ )?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