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天下”的古代,一个王朝都是由一姓家族统治的,君主与贵族就是整个王朝的上层阶级。贵族的身份象征就是获封的爵位,当然除了贵族外有些有功之臣也会获封爵位。据唐代杜佑《通典·职官·封爵》记载,我国爵位制度始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时期,但无其他证据考证。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将有功之臣及姬姓贵族分封至各地建立诸侯国,并建立了一套包含公、侯、伯、子、男五等的爵位制度。之后的历朝历代也将爵位制度延袭了下来。
有了爵位制度,就该有袭爵制度,与皇位继承一样,袭爵也采取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有功之臣也会获封爵位,那么如果嫡长子也立功封爵了,其父的爵位该怎么处理呢?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中国古代基本不存在两爵集于一人的情况,因此如果嫡长子立功封爵,那么父亲的爵位要么被收回,要么就被其他嫡子继承。这取决于嫡长子立功封爵的时间,有两种情况:其一,嫡长子在父亲死前立功封爵;其二,嫡长子在父亲死后立功封爵。
如果嫡长子能够在父亲死前就得以立功封爵,那么父亲死后自己不会继承父亲的爵位,原来的爵位会另选其他血亲继承。如果嫡长子在父亲死后立功封爵了,那么一定是在已经继承了原来爵位的基础上再封的爵,属于爵位的晋升,原来的爵位就会被皇帝收回。
不过第一种情况还能再细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生一堆儿子。如果爵爷只生了一个儿子,而儿子恰巧靠自己努力获封爵位,那么爵爷死后原爵位大概率会被收走。不过这种情况也比较少,在三妻四妾的古代,没有嫡子还会有庶子。因此有其他嫡子爵位就由其他嫡子继承,若其他嫡子都去世了就从嫡孙中选一个继承爵位,若没有嫡孙才会考虑庶子。但架不住有人点背,可能真的就只生了一个嫡子,若这个家族真的立下了大功劳,嫡子自己获封爵位后,原爵位会被皇帝转封给爵爷的妻子,比如萧何死后他的妻子就继承了他酂侯爵位。
说来说去,封爵的权力始终掌握在天子手中,要看天子脸色。如果皇帝非要针对某个家族,那才不会管你是哪种情况,该革职革职,该削爵削爵。
(*@ο@*)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