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费祎与姜维两人的执政理念相左。费祎主张“对内休养生息、对外防守反击”的鸽派理念;而姜维则截然相反,主张“最好的防御就是最好的进攻”这一鹰派理念。两人执政理念的不同,也造成了政治合作上的龃龉不断。特别是姜维北伐,都被费祎节制,不能过万人,这进一步加深了两者间的矛盾。
第二,费祎对蜀汉未来的规划,寄希望于保境安民。在乱世中出现一位如同诸葛孔明一般能力卓著的人,再次带领蜀汉北伐。而这无疑是对姜维政治抱负的无情扼杀,自然招致了姜维的不满。可以这么,说费祎的未来规划,限制了姜维想要一展雄才、建功立业的野心。
第三,郭修与姜维之间的关系不清不楚。郭修作为姜维俘获的降将,姜维本该效仿赵云对待夏侯兰的态度,积极回避,但姜维却仍有意无意的与郭修接触。而郭修在蜀汉内部升迁极快,作为一名降将,本身又不是什么曹魏的皇亲国戚,比如夏侯霸,或者一方大家,如此快的升迁速度,令人不得不将其与跟姜维的提拔联想起来。
第四,费祎死后谁获利最大,谁便最有嫌疑。后来的事实证明,费祎被刺杀后,姜维获利最大。延熙十六年夏,也就是费祎春天死后,只过了短短几个月,姜维便率领数万人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北伐,注意不再是一万人了,而按古代礼制,三公过世,如此早的大动兵戈,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第五,姜维本人颇有心计,并不像《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心怀坦荡。就如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的注里面所提到的“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姜维作为一名武将,想要建功立业,就只能通过战场,而这些显然不是费祎所能给他的。
第六,卫兵为什么要将郭脩当场击毙。按道理遇到这种大逆不道的刺客,不应该是留活口,抓起来严加审问,获得其余同党的信息,将其党羽一网打尽,以永绝后患么。而这个欲盖弥彰的举动,无疑将对姜维的怀疑,推到了顶点,因为除了后主刘禅,只有他能够在事情发展的当时,做出如此周密的部署,而刘禅,不会暗杀自己的肱股之臣,这点从费祎死后,后主数日悲泣不朝既能体现出来。
结语:
我们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好养死士的姜维在俘获郭修后,通过对其承诺以及一步步提拔,将他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再利用他降将的身份刺杀与自己政见相左的权臣费祎,这样既达成了自己北伐中原、建功立业的野心,同时也达到了撇清嫌疑、不被人怀疑的目的。但正如福尔摩斯曾说过的“当你排除一切可能后,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它也一定是可能的。”
(^人^)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