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杜甫 唐诗)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  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  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  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  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  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  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  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  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  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  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 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