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台湾阳明山公园

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 阳明山国家公园,位在于台湾北端,成立于1985年,面积11455公顷,全区向来以特有的火山地形地貌著称,以大屯山火山群为主,园內火山口、硫磺喷气口、地热及溫泉等景观齐备,是个火山地形保持十分完整的“国家公园”。因受纬度及海拔之影响,气候分属亚热带气候区与暖温带气候区,且季风型气候极为明显,因此季节性资源、景致富有变化,小而包容多样,是阳明山国家公园的特色。初春时,色彩绚丽的杜鹃及枫香嫩绿的新芽,将阳明山装扮得缤纷亮丽、生气盎然;夏季,雾雨初晴后,擎天岗的草原仿彿弥漫著一股青草的芳香;秋季来临之际,大屯山、七星山至擎天岗一带的芒草随风搖曳,并绽放红色花穗,交织成一幅盛名远播的「大屯秋色」;岁末寒冬时,因受东北季风影响,山区经常寒风细雨纷飞、云雾缭绕,别有一番诗意。有别于其它国家公园的不只有火山地形、季风气候,阳明山国家公园由于紧邻人口稠密的台北市,这片山清水秀的园地,也扮演起「都会国家公园」的重要角色。

设立沿革

  阳明山地区早自日据时期即为「大屯国立公园」预定地;当时范围包括七星山、大屯山区及观音山等地,此计画惜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作罢。民国52年,交通部观光事业小组曾委托台湾省公共工程局,将阳明山公园及邻近七星山、大屯山、金山、野柳与富贵角等北部滨海地区,合并规划为「阳明国家公园」,面积约 28,400公顷,惟因当时尚无国家公园法而搁置。阳明山国家公园交通系统图示  直至民国70年,经何应钦将军之提议,并由有关单位研究推动,于74年正式公告实施阳明山国家公园计划,并于同年9月16日及翌年3月13日先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处及警察队,积极推展各项经营管理业务。

地理位置景观与范围面积

  阳明山国家公园位处台北盆地北缘,东起磺嘴山、五指山东侧,西至向天山、面天山西麓,北迄竹子山、土地公岭,南迨纱帽山南麓,面积约11,455公顷。行政区包括台北市士林、北投部份山区,及台北县淡水、三芝、石门、金山、万里等乡镇之山区;海拔高度自200米至1,120米范围不等。

地质地形景观

  以大屯火山群为主体的阳明山国家公园,地质构造多属安山岩,外型特殊的锥状或钟状火山体、爆裂口、火山口和火口湖,构成本区独特的地质地形景观。  本区喷气孔与溫泉主要分布于北投至金山间之「金山断层」周边。它们的形成,在于地表水下渗地底,被地下热源加热后,再由地壳裂隙冒出地面,形成火山活动的特殊景观。区內的大油坑、小油坑、马槽、大磺嘴等地,都可见到强烈的喷气孔活动;而分布于园区內的多处溫泉区,更早已远近驰名。  除上述火山及地热活动等景观外,园区內特殊的矿床、岩层、壮观的瀑布,及呈放射状向四方奔泻的溪流,亦成为阳明山国家公园重要的景观资源。

·火山活动

  北台湾的火山活动是菲律宾海板块隐沒在欧亚大陆板块的下方,隐沒的板块在高热的地函处熔融后喷发、堆积形成,因此,火山活动也意味著板块运动和地貌型塑的过程。这个区域的火山活动持续了两百多万年,共形成了20几座火山,大约在20万年前纱帽山出现后,喷发活动才停止下来,目前的火山地景都是后火山活动的遗跡,包括锥状、钟状的火山体、火山口、火口湖、堰塞湖、溫泉以及硫磺喷气孔等等。  园区內最高峰七星山(标高1120米)是一座典型的锥状火山,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交互堆疊形成;钟状火山的代表则是纱帽山,是由较黏稠的熔岩流以缓慢的速度堆疊形成。至于顺著断层裂隙湧出的地热溫泉,是本区的地质特色,主要分布在大磺嘴、大油坑、小油坑、马槽等地区。

四季风情

 阳明山国家公园一景 阳明山国家公园因受纬度及海拔之影响,气候分属亚热带气候区与暖溫带气候区,且季风型气候极为明显。  春季2、3月是阳明公园传统的花季,并由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阳明公园管理所,配合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北投分局共同规划花季活动及交通管制措施,时屆,色彩缤纷的各种杜鹃与满山遍野的绯寒樱,一扫隆冬的阴霾、单调,而将大地粧点得分外动人。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午后偶有雷阵雨,雾雨初晴时,山区常可见「虹桥跨立山谷」的景致,使雨后的阳明山更加亮眼。  当秋季来临的10月份,白背芒形成一片随风搖曳的花海;稍晚,枫红点缀枝头,树叶片片金黃,交织成一幅盛名远播的「大屯秋色」。冬季时因受东北季风影响,阳明山区经常寒风细雨,低溫高湿,云雾弥漫,别具一番景致;若遇强烈寒流来袭,七星山、竹子山、大屯山一带偶可见白雪纷飞,成为瑞雪覆盖的银白世界。

植物生态

  本区维管束植物种类含部份栽培的驯化种多达1,359种。整体植物社会受火山地质及东北季风之影响深远,冬半季的低溫、高湿特质,造成部份原本棲生于2,000米中海拔的植物,如台湾龙胆、昆栏树在此有海拔分布的「北降现象」。  本区植物景观大致可分为水生、草原及森林植被三大类:水生植被以火口沼泽地、贮水池为主要分布区,而以水毛花、针蔺、荸荠、灯心草等较为常见,「台湾水韭」更为台湾特有种,且仅生存于本区的七星山东坡。  包箨矢竹及白背芒为本区草原景观之主要植被,广见于600米以上地区。  森林植被则以樟科植物为优势种,如红楠、大叶楠等,其他如杨桐、昆栏树、墨点樱桃亦极为常见,人工造林树种则以相思树、柳杉、枫香、黑松、琉球松等数量较多。随著季节的更迭,本区的植物亦会更換多变的外衣,值得您慢慢品味。

动物生态

  阳明山国家公园多样的地形及繁茂的植被,提供了各种动物绝佳的觅食、活动和棲息场所,进而孕育了丰富的动物群聚。  根据调查,目前园区至少有哺乳动物30种,鸟类122种,两棲类 21种、爬虫类53种、鱼类22种、蝶类168种,以及其他昆虫和无脊椎动物数千种。  本区的中型哺乳动物以赤腹松鼠、台湾野兔、鼬獾及台湾猕猴族群数量较多,白鼻心、穿山甲与麝香貓仅偶可见之,而台湾猕猴与台湾小叶鼻蝠更是台湾特有种。  以鸟类来说,除低海拔常见的粉红鹦嘴、繡眼画眉、竹雞和五色鸟等优势鸟种外;少见的台湾特有种-台湾蓝鹊于区內不难见到。每年秋季的10月及春季的3 月,因为候鸟过境的关系,是本区鸟种最丰富的月份,尤以白腹鸫最为易见;属夏候鸟的家燕在每年的4月至9月,则常见于冷水坑、小油坑地区。  在两棲类中,以台北树蛙、泽蛙、长腳赤蛙、盘古蟾蜍等族群量较大。爬虫类中,则以黃口攀蜥、印度蜓蜥、丽纹石龙子、赤尾青竹丝、花浪蛇、红斑蛇及青蛇等较为常见。  阳明山地区每屆春、夏季之5月至8月,常见炫丽斑斓的蝶群出现在不同类型的环境,尤其各山顶草原区之青斑蝶类,更常成百上千地随著气流日日重覆上演著群蝶飞舞的壮观景象;除了斑蝶类外,引人注目的凤蝶在本区內亦有多量分布,而以大凤蝶、大红纹凤蝶、乌鸦凤蝶和黑凤蝶较为易见。夏日的蝉、秋夜的螽斯和其他数以千计的昆虫,更丰富了阳明山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历史与人文

  阳明山原名「草山」,其时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所围绕的山谷地区。清光绪20年,「草山庄」隶属淡水厅芝兰堡,日据时期属台北县、台北市。台湾光复后,于民国38年成立「草山管理局」,民国39年,因应地方人士建议,为纪念明代哲学大家王阳明,改名「阳明山管理局」。民国57年台北市升格为院辖市时,本区部份划入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一名仍沿用至今。  早期硫磺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因此,硫磺矿产甚丰的阳明山区发展史乃并随硫磺的开采而展开。据记载,明时,商人即以玛瑙、手镯等物品和本区原住民換取硫磺。清康熙年间,探险家郁永河曾渡海来台采访硫磺产地,足跡达北投行义路、阳投公路纱帽桥间之大磺嘴硫气孔区;康熙以至同治,因恐民间私制火药,曾下令严禁私采,甚至定期烧山,对私采者课以重刑,直至光绪年间,刘铭传上奏,硫磺开采改为官办,才再度开禁。  采硫开禁后,七星山一带成为主要产硫中心,汉人亦因此逐渐北移,进而开发大屯山山腳及其周围。除此,客家人、福建泉、漳二州人民先后进入本区,辟茶园、种蔬果,农业活动因此兴盛。  日据时代,日人在此广植黑松、相思树、枫香等,并开辟溫泉,兴建公共溫泉浴室,为本区初现观光资源利用之始。  今日,阳明山区的传统农业活动已趋沒落,代之而起的是极具产业观光功能的花卉栽培等精致农业。

小油坑游憩区

 小油坑游憩区 小油坑为一处后火山活动地质景观区,位于七星山的西北麓,由阳金公路的小观音站右转可达观景步道,海拔约805米,以「后火山作用」所形成之喷气孔、硫磺结晶、溫泉及壮观的崩塌地形最具特色。  除了小油坑本身,在这里的眺望平台还可远眺竹子山、大屯山、七星山与小观音山等火山锥体,以及金山海岸、停车场等。  而在大屯山与七星山之间的竹子湖,原来是一处火山堰塞湖,后来湖水切穿湖盆下缘流失,之后再经先民垦植,才逐渐形成现在的梯田风貌。  喜欢观察植物的游客,还可以用十几分钟的时间,一游附近的箭竹林步道,观察箭竹林、芒草原和火山植物。  想爬七星山的游客,可以由小油坑停车场旁边的登山口开始攀爬,约一个多小时可登顶,海拔1,120米,是台北市的最高峰。下山则可由东峰经七星公园、梦幻湖至冷水坑,鸟瞰纱帽山及台北市区,也可以下到苗圃、游客中心和第二停车场,再到阳明山260公车总站。

擎天岗草原

擎天岗景观  早在日据时代的民国23年,日本人即有设置大岭?牧场(包括今擎天岗、冷水坑、七股山)的计划,而这些类地毯草据说最早即是由日本人种植的,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在民国41年政府依据原大岭?牧场中擎天岗、冷水坑一带的规划设置了阳明山牧场。阳明山牧场由当时的阳明山管理局、士林镇公所、北投镇公所、阳明山农会、士林农会及北投农会等6个单位共同经营。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以后,此牧场即归属台北市农会经营。当时在擎天岗附近所看到的牛只是阳明山牧场放牧的牛只。而在其中活动的牛只是北投、士林,金山等地40馀戶农民寄养的,寄养牛只均须缴交寄养费,本项寄养工作,最初是协助农闲时间牛只的照顾(每年4 月至11月牧场开放经营,而12月至历年3月因天气严寒牧场不开放),目前只有9头黑牛。  现在,当您身处擎天岗,是否会看著那一条条裸露的泥地而皱眉呢?是否会闻到一阵阵尿骚味或看到一坨坨牛粪而不悅呢?告诉您一个小祕密,那条泥路是您我的傑作,而牛只的尿与粪卻是草原地赖以为生的根源。擎天岗山于久享盛名,游客之多令人咋舌,根据最新的资料,擎天岗假日游客高达万馀人,由于游客量高出草原之游客承载量(不影响草原生长之游客量),加以游客多集中在草原的前半部,致使类地毯草被践踏而死。本处虽每年均进行类地毯草之补植工作,卻抵不住人们的破坏;目前我们以围篱限制游客活动区域方法保护擎天岗,请游客不要进入未开放的区域,多走几步,到较远处欣赏自然,同一条步道请不要走两次。牛只随著耕作及畜牧业的式微而愈来愈少,有朝一日我们的后代有可能都只“吃过牛肉而未见过牛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