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伊伊 发布于 2022-10-01 00:13:01
- 分类:互联网百科
看“歌仔冊”念“歌仔”,是早期台湾农村社会最重要的休闲;无论是农家忙馀所唱,市井小民平时歌詠的“歌仔”、“台湾杂念”、街头卖艺的盲人“念歌”或乞丐走唱的“乞食调”等,唱的都是“锦歌”。“锦歌”继承明代以来南方的小曲小调,主要以闽南的民歌为基础,吸收一些民间小戏的部分曲调而形成。刚开始只是一般老百姓业余的单纯歌唱,由于广受喜爱,慢慢发展成职业江湖艺人的通俗故事说唱 。 台湾自公元一六二四年起就有搬演中国戏曲的纪录,由闽、粵入台的戏曲剧种有梨园戏、高甲戏、乱弹戏、福州戏、莆仙戏、车鼓戏、司公戏、傀儡戏、布袋戏、四平戏、潮州戏、皮影戏、客家三腳采茶戏等十三种。“锦歌”(台湾称“歌仔”),在台湾宜兰地区结合了“车鼓戏”的场面和动作表演,产生形式简单的“老歌仔戏”;之后,又吸收其他多种流行剧种的戏目、音乐和表演艺术,而发展为成熟的歌仔戏。约一九二五年,歌仔戏就进入了內台演出;其后,又大量吸收上海﹑福州京剧戏班的机关布景和表演,丰富了通俗剧场的內涵,大受群眾欢迎。 概括地说,歌仔戏可算是台湾土生土长的戏剧;风靡全台的歌仔戏,不仅传回大陆福建,也同时流行于东南亚一带的华人地区。台湾歌仔戏最风光的时候,在內台、野台、广播、电影和电视中都有蓬勃发展,更是庙会酬神、特别喜庆和日常生活的重要舞台表演。七○年代起,台湾经济起飞,社会全面工商化,各种大眾娛乐纷出,传统戏曲逐渐失去了舞台;但是,近年来有许多的学者、文化人及现代剧场工作者热心投入,加以改进及发扬,使歌仔戏又获得新的活力,登上现代剧场和国际舞台。现代歌仔戏能夠老干发新枝,正如同其形成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处处显现融和演进的能力。 以其音乐来说,老歌仔戏的曲调有民谣变形的锦歌和民歌、以唱腔发纾苦闷辛酸的哭调、吸收其他剧种的戏曲;新增的部分则有乐师自创或当代流行歌曲的新调。 歌仔戏的伴奏有传统乐器的椰胡、大广弦、京胡、南胡、月琴、三絃、笛、箫、古箏、唢吶、扣仔板、梆子、大锣、小锣、通鼓、北鼓、钞、大钹、小钹、双铃、水鱼及板拍等,有西洋乐器的爵士鼓、电子琴、电吉他、萨克斯风及大提琴等;凡是能夠助长音乐更加悅耳动听者,都有人使用。 歌仔戏的行当原来只有小生、小丑和小旦,后来吸收其他大戏的表演,逐渐增为小生、副生(即第二个“生”的意思,若演反面人物,称反生;若会武功,就是武生)、苦旦、副旦(即第二个“旦”的意思,又称花旦,若演反面的坏女人,称妖妇)、大花、老婆(老旦)、三花及彩旦(三八)等八大腳色。从这样的腳色行当名称来看,歌仔戏滑稽诙谐,俚俗生活化的特点已呼之欲出。 话剧对于歌仔戏的戏目也发生极大的影响,传统戏曲的历史故事、神怪吉庆、传说故事、剑侠加上现代的奇情浪漫、恋爱情仇、生活笑闹等等题材,运用更加活泼自由;希腊悲剧伊低帕斯王、法国小说茶花女、西方名剧如哈姆雷特、歌剧魅影、钦差大臣也都可以翻版演出。 歌仔戏曾经全面深入台湾民眾的生活,反映台湾民眾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具有无比的生命力;未来若能抓得住时尚脉动,或许能演出新的民间生活剧场。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