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打春牛

台湾传统社会以农业为本,春节过后的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象征春天正式来临之意,提醒人民在休息过后要开始勤奋农作并期待一年的丰收。  打春牛,又名“打春”、“演春”或“鞭春”,起源于周朝。传说周天子为期待一年好丰收,令官员在立春时焚香祭拜,并扮象征丰收的勾芒之神手拿五彩丝带的柳条鞭打醒冬季休息沉寂已久的春牛﹝大多以五色纸或泥土制成,高四尺,长八尺﹞劝促人民要开始辛勤耕作,来年才有丰硕收获。然后由通判主持祭神农仪式,后脫靴至庙前农田下田耕犁,仪式完成后举行“迎春牛踩街及鞭春牛”活动,鞭打纸制春牛三下以示新年已过,农民及春牛应开始春耕,各行各业都回到岗位工作。当地庙宇会将“春牛”焚烧或打碎,民眾再把烧化后灰烬带回,洒到自家农田上,祈求五谷丰收;庙方也会预备五谷干果供人取食,传说人民在食用后,新的一年都会好运。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起至十五元宵节结束,为期十五天。  台湾打春牛活动最早在清咸丰八年,由当时通判(相当今日县长)白富谦在噶玛兰五围的先农社稷神只坛(今宜兰市五榖庙)创办。  近年来,台湾的庙宇已改成“摸春牛”活动,在庙前塑一春牛,让善男信女抚摸,祈求好运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