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百科 > 麦坪遗址的五大谜团 四千年前特大城市
- 读书行事 发布于 2022-10-08 00:15:38
- 分类:互联网百科
【资讯百科在线助读】 四川麦坪一带有着大量史前遗址,包括麦坪遗址、狮子山遗址、龙王庙遗址、大地头遗址、金钟山遗址、摆鱼遗址、姜家屋基遗址等多处遗址,整个遗址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这些遗址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至45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2010年春天,麦坪遗址因出土大量商周和新石器时代遗物,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几乎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人来汉源县大树镇,看那块被划成了若干个井字的河滩地——麦坪遗址发掘现场。不断有来访者追问:“又发现了什么宝贝?”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瀑电考古队领队刘化石看来,麦坪的价值,并不是找到金沙“太阳神鸟”和三星堆“凸眼面具”那么简单。 5年的考古发掘,麦坪遗址已经出土文物几十万件。“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遗址不过是大渡河中游文化遗址的十分之一。”刘化石说,还有太多的谜团尚待解开。 谜之一:200多座房屋基址,是谁在规划这个小社会?
4月1日,记者到达麦坪遗址时,刘化石和他的队员们正忙于最后的“收获”。自2006年开始对该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至今他们已在这里干了5个年头。 发掘现场,一条明显的直线让刘化石惊叹:遗址中的一排居室是沿着一格直线修筑的,这在目前考古发掘中非常罕见。“这是最早的街道雏形”。 麦坪遗址上,古人留下的居住区建筑有一房的,也有套二、套三的单元组合房,房门朝向一致。“这种新石器时代的单元组织结构的房址,在川内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也很罕见。”刘化石说。 房址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干栏式建筑,平面呈圆形、长方形或近方形;另一类房址有墙体基槽,墙基内大多有圆形柱洞,为木骨泥墙式建筑,其中部分房基内未见柱洞,但残存有垒筑的墙体。这类房址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室内多有圆形灶,多座房址的北部发现有门道。 考古工作者仅在麦坪遗址就发现新石器时期房屋基址200多座,还有部分墓葬、窑址等。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个4000年前的聚落里,居住区、工业区(制作器物和工具的场所)、墓地都有明显的分隔。 “位于汉源县大树镇的遗址呈连续分布状,相互均有联系,出土文物有一致性,其中麦坪遗址规模最大。”刘化石说,可以推测,4000多年以前,这里应该是一个以麦坪为中心的较大人群聚落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 那么,又是谁在规划这个小社会?在那么久远的时代,其经济生活发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谜之二:两个不同时期的墓,为什么会嵌合在一起?
刘化石把记者带到麦坪遗址的墓葬区,只见长方形的石棺有序地分布着。石棺大小不一,“这些石棺是根据主人的身体大小而定的,长的有两米左右,短的才几十厘米,短的应该是小孩子的。”刘化石说。记者发现,那些石棺都是用当地的片石拼接而成。 最让刘化石惊叹的是,发掘出的一口石棺被后来的一具土坑墓切去了一角,两个墓嵌在了一起。通常,人类先有土坑墓,然后借用石材为棺,土坑墓的年代较为久远,而石棺墓的年代则相对较近。“这两个墓,应该是两个不同时期的。”那么,在同一个堆积层上,以更古老的土坑墓方式侵入了相对年代近的石棺,它们两个到底谁先谁后?两个相互嵌合的墓讲述了怎样的生死故事? 在库房里,记者见到了两只摆放在一起的陶罐,一只花纹清晰规整,另一只看上去只是用手指随意掐了些花纹。“它们的制作时间应该有1500年左右的跨度”,却为何一起在麦坪现身? 谜之三:尖底罐等器物的背后,蕴藏着古人怎样的生活?
刚刚出土的一把柳叶型青铜剑,让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段渝爱不释手。通常考古界认为,柳叶型青铜剑是商周时代的我国中原的产物,但麦坪的这把剑出土时旁边别的器物年代更久远。“如果能够得出这把剑就是本地的产物,又将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啊!”这位研究人类文化的专家感叹道。 在麦坪,出土最多的是一种尖底罐,几乎在每一座墓穴里都有,它们往往以三个一组的形式,安置在主人的脚底。有趣的是,这些尖底罐与我国其他地方出土的尖底罐有明显的区别:没有实用性,而是单一的祭祀用品。为安放这些尖底的罐子,麦坪人还专门制作出了一种特别的底座。 “显然,麦坪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刘化石说,为了弄清楚它的文明形态,还要把所有的骨骸都取走,进行性别种族、DNA分析,然后才可能得出结论。“目前麦坪遗址只是在进行野外发掘,更细的实验室工作还没有进行”。 刘化石介绍,2006年发掘时出土了很多陶器、细石器等,为了搞清楚这些东西的确切年代,他们曾到北京进行过碳十四检测,当时实验室数据显示,这处遗址的碳颗粒距今4000年至4500年。至此,麦坪遗址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文化成为定论。 “从出土的石器可以推断,当年麦坪的农业已经较发达。”刘化石说,但当年的人种植哪种农作物,尚无结论。通过对出土的大量陶片进行复原,考古专家发现,当年麦坪的陶冶工艺十分发达,陶罐、陶钵、圈足器、平底器、圜底器,器类虽然不多,器身纹饰却非常丰富和精美。 谜之四:他们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
那么,4000多年前生活在麦坪的人类,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就在麦坪的对岸,还藏着一个更古老的文明遗址——富林文化。1960年,雅安地区地质普查时,采得石器材料100多件,经鉴定为旧石器时代遗物。富林文化成为我国南方发现的第一个公元前10万至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 形成于1万年前的富林文化,和出现在4000年前的麦坪文化,相距不过10多公里,那么,麦坪遗址是否是富林文化的延续呢? “富林文化与麦坪遗址年代之间有5000多年的缺口。”刘化石说,但在麦坪遗址发现的少部分石器中,与富林文化特有的小石器有些相似的特征。比如,它们都是用两块石头相互压制而成。但由于缺少更多的证据论证,麦坪遗址是否是富林文化的延续,很难得出结论。 那么,生活在麦坪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是不是从其他地方迁徙来的呢? “从汉源周围的同时期遗址来看,大渡河中游考古文化,既不同于成都平原考古文化,也不同于岷江上游的考古文化。初步看来,这是一支单独发展的文化,它没在任何地方出现过。”刘化石说,大渡河中游考古文化周围仅有西昌的安宁河遗址与之有联系,其出土的陶罐,纹理相似。但安宁河遗址晚于麦坪遗址,我们只能推测,安宁河遗址的文化有可能是从麦坪过去的。 麦坪遗址不仅仅是一个新石器时期遗址,曾有一段时期它一直处于不间断的发展和繁荣之中。 曾经的麦坪文化消失了。这又是一个谜。 谜之五:卵石或粗砂层沉积,佐证传说中这里是一片海?
“看嘛,那些就是古河道留下的痕迹,以前这里的水面要宽得多。”指着周围山体的横截面上的沙和鹅卵石,46岁的居民李西才告诉记者一个当地人都知道的“秘密”。 “这里以前是一片海。”李西才听到外婆讲这个传说时,还是骑在牛背上玩耍的孩子,但却对此深信不疑。 汉源县城外,大渡河两岸有两座山头,南边的叫山羊坪、北边的是炒米岗。很久以前他们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山被劈开了,海变成了河,这是在汉源流传已久的古老传说。遗址上工作的当地人和看热闹的汉源人都点头说,听过这样的故事。 关于“史前海洋”的说法,记者在刘化石那里也找到旁证。他介绍说,在几年来的发掘中,他们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大约海拔830米的地方,也就是麦坪遗址的高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卵石或粗砂层沉积。“这样的地质结构很容易让人想到海洋和湖泊”。 遗址中大量出土的网坠也在述说着“打渔的故事”。记者在临时库房里看到,圆形的网坠的个头很小,直径不到5厘米。“这样的坠子,不可能在波涛汹涌的河流里使用。”李西才说。如果这里曾经有一片海,海边的生存条件也许会比现在的大渡河边的更好,有规划的社会更容易实现。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