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迪 发布于 2022-10-01 10:10:19
- 分类:互联网百科
每逢春节台湾各地都有张贴春联习惯,从12月起街上就出现春联。张贴春联不仅把过年点缀得多彩多姿,予人以缤纷灿烂的美感,加强过节气氛;更使人们心灵因这种浓厚的过年气息,得到某种慰借的满足。 春联的文句随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每家针对自己的店号和职业,用红纸写上吉祥的对句,贴在大门和房门以及屋里屋外各处。就是柜、缸、牛圈、豬舍、雞寮,也都要贴一句写有吉祥话的春联,如:“六畜兴旺”、“黃金万两”。如果家中有父母与其他长辈死亡,在三年的丧期之內,都不得贴红色春联,如果死者是男性就用蓝纸写春联,反之女性则用黃纸。从死亡时到殡殓中,都不得更換春联,而是用细长的白纸条,斜贴在以前的春联上,表示这家正是服丧期。寺庙也要贴春联,用红纸封闭门扉禁止出入,表示神已经上天不在庙中,因而沒有开庙门的必要。 传统的春联源自中国,民间相传最广的习俗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赐给文武大臣各式各样的春联,命人贴在门口,还微服出巡,遇一阉豬者为春联之词句所苦,乃亲对“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赏赐给他,此后中国新年期间贴春联的风气大兴。汉人移民来台以后,也将贴春联的习俗带到台湾来。但这只是春联开始广为兴盛的开始,真正的起源应该是由“桃符”演变而来,五代后蜀姚昶在桃符上题书“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乃为最早的春联。 所谓“桃符”,起初是用桃枝,后来渐渐演变成书上神名或绘上神像的桃木板,为寓告驱鬼之用。但由于古代用桃木板不如用纸方便,所以民间可能依然仅以桃枝应景,于桃木板写字或绘像,初始仅限于官府士大夫阶级。桃符沿用到六朝,大家已习于用纸,于是废桃符而为春书,春书即是“宜春”帖子。如果说桃符是消极的防凶杜邪,而宜春帖子则是积极的招降纳福。张贴春联的习俗经过了许多朝代,又经历代帝王有意无意提倡,遂上行下效,普及民间,蔚成风尚了。 从桃符到春联一直沿袭到今天,至少已有数千年,可见我国文化之延续,是在于民俗传扬的功劳。如今台湾的春联,大都以七字为对,字体及质材变化多端,为应新式公寓人家贴春联之不便,许多吊挂式的刻花春饰纷纷出现,至于较老的社区及传统农村,新年期间仍可见到许许多多挥毫书写的春联。
热门信息